释永信:少林寺大部分收入都用于景区修补了

本文作者: 文章来源: 发布时间: 阅读次数:0

核心提示:全国政协委员释永信接受采访称,游客进少林,花100元的门票钱,实际上只有20元左右归寺院所有。这部分收入70%用于遗产保护,20%用于传承人的生活,10%用于慈善。算下来,每年大部分钱都用于景区修修补补。

释永信接受采访


释永信

新华社北京3月5日供网易专电   “你是来找方丈的吗?”记者刚出电梯,宾馆楼层的服务员就彬彬有礼地问道。走进释永信方丈的房间,一种淡淡的禅香氤氲,香气是从茶几上的电子香炉升腾出来;床上摆着方丈的念珠。除此以外,这里和其他两会代表委员房间并无二致。

年近“知天命”的释永信方丈身着黄色僧袍,表情安详地坐在沙发上。采访围绕景区门票、寺院商业化、孤儿救助等社会话题展开,释永信间或凝视念珠、谈禅谈佛时,眼神总会流露出特别的宁静。

谈景区门票:门票收入没有用于景区保护

记者:您好,请问今年您带来了什么议案建议?

释永信:我今年提的议案之一是中国文化消费如何均等化。因为当下我国国民收入水平和文化消费品价格的差异太大,显得不成比例。以电影为例,欧美等国家的人每小时工资可以买一张电影票;相比之下,很多中国人一天的工资也买不到一张电影票。在中国,过去电影是大众的,现在变成小众的了。旅游景区也是,门票动辄几十元、几百元,对于靠工资吃饭的工薪阶层来说,普遍也是很难消费得起。

记者:少林寺的门票算贵吗?有没有考虑过也降降少林寺的门票?

释永信:少林寺的门票价格是100元。尽管相对于同类景区来说,门票已经算是便宜的。但对当地工薪阶层来说,还是很难消费得起。

算一笔账,如果一家几口子出来游少林,门票费摊上几百元,再加上过桥费、过路费……出来一趟一个月的生活费就没有了。我曾提出,第一步是希望少林寺对信徒减免门票;对所有人全免门票则依然很难实现,毕竟那样的话,地方政府就没有积极性了。

我也希望有更多的景区、更多的文化领域,能降低门槛,真正成为大众的精神家园。毕竟,文化大发展大繁荣,不应只有一小部分人群能享受。

记者:为什么景区门票价格降不下来?

释永信:这里面有引导问题,地方政府和企业只算小账不算大账。再则,景区群众本来为了社会保护稀缺的自然或文化资源,牺牲了一定发展权。但由于各种原因,景区门票收入却往往被用来养人——钱多了,多养人;钱少了,少养人。又有多少门票收入是用于景区保护?多少景区的硬件基础设施的投入靠的是门票收入?

谈寺院商业化: 要看获得利益的用途如何

记者:去年一家寺庙被曝出被一家企业“长期承包经营”,甚至多数“功德箱”的香火钱都被企业拿走了。对于寺院的商业化,社会上有很多诟病,您怎么看?

释永信:寺院的商业化,不是宗教界自身造成的。如果挪作于分红,或非宗教用途,就是不能被接受的了。

在南方经济发达地区,这种寺院商业化比较普遍,甚至在北京一些保护级别很高的传统寺庙也未能幸免。铁将军把门,不给佛教界,也不回归寺庙本来的用途,而是用作餐厅、会所,这是一类商业行为;租出去盈利则是另外一类。一些上市公司、企业个人承包寺庙的行为,当然应阻止的。为此,我去年在两会还专门提出建议,后来国家四部委也发文了。

记者:如何看待社会上关于少林寺商业化的质疑?少林寺的门票收入是怎么分配使用?

释永信:判定是否商业化,问题关键就看其动机,以及最终获得利益的用途,再来界定其是否真的“商业化”。

游客进少林,花100元的门票钱,实际上只有20元左右是到我这里。我们的收入70%用于遗产保护,20%用于传承人的生活,10%用于慈善。算下来,每年大部分钱都用于景区修修补补了。

但我想的是少林寺如何为人类、国家、社会做些事。出家人的生活方式,能不求人就不求人。有钱多做点事,少钱少做点事,没钱不做事也能过,也没人规定我一定要做什么事。

记者:怎么看待网络上对少林寺、对您本人的赞扬或非议?

释永信:来自别人的赞扬也好,非议也好,是很正常的,都是在情理之中。我希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,都有自己的生活空间,能够默默无闻地为自己、为社会、为人生做一些事情。

为人生,在修行上,追求清静、自在、解脱。毫不利己专门利人,我还达不到。佛家提倡利己利他,先渡自己,再渡别人。

谈孤儿救助:慈善不是谁都能做

记者:在过去的几年,您曾在两会上还多次提交关于孤儿救助的议案。今年初,位于少林寺以东的河南兰考县,袁厉害的私人孤儿院发生了一起火灾事故,您是否关注到?

释永信:听到袁厉害的事情,我非常痛心。我2003年开始关注孤儿,并着手筹建了河南省少林慈幼院,收养了100多孤儿。如今这些孩子,有的上了大学,有的学了手艺——木雕、玉雕、中医、厨师……这些年,我一直不愿意让慈幼院接受媒体采访。担心那样会给孤儿带来伤害。现在,寺院的孤儿生活得很阳光。

袁厉害出事,第一时间我想到慈幼院里收养的那些孤儿怎么办;校车出事了,我第一时间想那别出事啊……操心啊,不如捐出去了,省心了……

但我没有那样做,宁愿自己辛苦一些。因为这样才能真正按照自己的意图去做,能让需要的人群得到帮助。

记者:七名“袁氏孤儿”殒命火海,让兰考、袁厉害和孤儿救助的话题备受关注,引发了众多质疑。 对此您怎么看?

释永信:我不评论袁厉害的事情,更不针对她;我仅就当前社会上一些做慈善的现象,谈一些看法:我主张,慈善不是谁都能做的。政府应鼓励人做慈善,但也要有选择地找人做。

要办孤儿院这样的慈善机构,第一类是有“发心”,能力却不足的人。“发心”虽正,但困境面前,心会变,慈善也容易走偏。即使在国外,能力相对不足的人最好是帮别人做慈善,而不是自己直接做。

第二类是“发心”不正的人。现在政府对民间办孤儿院很小心,社会上确实存在打着办孤儿院的名义,把慈善当成一种交易,把孤儿当成牟利的工具,向政府、向社会要条件的做法。

第三类是“发心”正,又有相应实力的人。这样的人必须考虑对自己的名誉负责,需要面对社会的监督,这就不能不办好了。少林寺也是这样,办不好的话,砸的不光是释永信的名,也损了少林寺1500年的名。

谈上网:有时会潜水“偷看”别人微博

记者:管理寺院、代表履职、各种应酬,您应该每天都很忙,是否还会保持宗教人士的生活习惯?

释永信:出家人,清净为根本。尽管每天很忙,但一直坚持打坐。书可以不读,工作可以不做,每天都用2、3个小时来打坐。打坐时,以“参话头”为主,参不住的时候,就会思考一些问题。用功修行,用不上功的时候,也会去思考问题。很多小事放大了思考,很多问题会一直追一直追,追到山穷水尽的时候,就会柳暗花明。把问题想透了,也就放下了。

记者:您每天会上网吗?

释永信:上网,但只在闲的时候。

记者:都通过什么上网呢?有没有微博?

释永信:一般电脑、IPAD上网。手机上的字太小了,我眼花看不清了。自己没微博,有时会潜水“偷看”别人微博。

记者:怎么看待微博上一些宗教界的人士成为名人,深受粉丝追捧?

释永信:我不主张把自己的东西加于别人,还是希望每个人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空间、想象空间。人不必太追随别人,追别人到最后,生活就没有太多内容属于自己。我不追星,也不主张别人追星,也不希望自己成星。(完)

分享到: